作者:沈秀华博士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营养系副教授,医学博士,硕士生导师; 新华医院临床营养科副主任医师 近十年来,发达国家和地区的素食人群日益增多。美国膳食指南咨询委员会在2015年饮食科学报告中鼓励人们应该多吃素食。 本课题组前期研究结果发现上海市居民中素食者所占比例为0.77%,按新统计的上海2300万常住人口算,约有18万素食者。但是,我国素食人群营养与健康的科学数据匮乏,欧美国家虽然不乏素食营养与健康的研究报道,但结果并不一致,而且,中国人摄入植物性食物的种类和烹调习惯与欧美有很大的不同,因此国外的研究数据未必适用中国人群。维生素B12的食物来源是动物性食物,是素食容易缺乏的营养素。 本课题拟在前期研究基础上,招募上海地区18-60岁、身体健康的不同类型素食人群(全素、蛋奶素、蛋素和奶素,每组各76名),要求素食一年以上,并以76名同性别同年龄杂食者为对照,首先通过膳食回顾法和食物频率法,调查素食与杂食对照之间、纯素和蛋奶素等不同素食模式之间的膳食构成和维生素B12等相关营养素摄入的差异;其次检测受试者血清维生素B12及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等,从血生化指标角度了解不同素食类型、不同素食年限者体内维生素B12营养状况;采用心理量表调查情绪和认知状况,控制相关变量,采用多因素回归分析法研究素食、维生素B12营养水平与情绪认知状况的关系。研究预期结果可为我国营养工作者的素食饮食指导提供科学依据。 研究方法 本调查采用配对设计,招募18-60周岁健康的素食者282名和性别年龄相匹配的非素食者282名。使用一般情况问卷采集受试者的社会人口学资料、生活方式资料,进行体格检查,并通过24h膳食调查获取受试者叶酸和维生素B12每日摄入量,肘静脉采血检测其血清维生素B12、叶酸以及同型半胱氨酸浓度。分别采用流调中心抑郁量表(CES-D)和六项认知筛查量表评估受试者情绪和认知功能状况。通过配对t检验和配对卡方检验比较素食人群与非素食人群之间维生素B12营养状况、情绪和认知功能的差异。并进一步采用广义估计方程和Logistic回归,探究控制混杂变量后,素食及维生素B12营养状况对情绪和认知功能的影响。 研究结果 1.上海市素食人群膳食维生素B12的平均摄入量为(0.46±1.01)ug/d,显著低于非素食人群,其中纯素食人群的摄入量仅为(0.1±0.46)ug/d。素食人群血清维生素B12浓度为208.79±111.12 pmol/L。其血清同型半胱氨酸(Hcy)水平比非素食人群平均增加5.41umol/L。54.26%的素食人群、68.92%的纯素食人群会发生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。不同膳食类型之间膳食叶酸和血清叶酸并无显著性差异。 2.素食人群尤其是纯素食人群情绪表得分显著低于非素食人群。分项得分比较显示,素食组抑郁情绪和躯体症状两方面的得分均低于非素食组,积极情绪和人际关系的得分并没有统计学差异。而无论是总分还是分项得分,不同素食类型人群与非素食人群相比,认知量表得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(P>0.05)。 3.广义估计方程分析,素食膳食,纯素食膳食、蛋奶素膳食对不良情绪(CES-D总分)存在负向影响(β<0,P<0.05)。血清维生素B12浓度对不良情绪存在正向影响(β=0.005,P<0.05)。素食膳食,纯素食膳食、蛋奶素膳食与认知功能存在负向影响(β<0,P<0.05)。而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浓度水平对认知功能则存在正向影响(β=0.006,P<0.05)。Logistic回归分析,血清维生素B12浓度升高可能会增加抑郁症状的发生风险(OR=1.002,P=0.024)。 项目结论 从膳食摄入、血清水平和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的角度来看,我国素食者普遍存在维生素B12的缺乏,以纯素食人群较严重。 素食膳食能够改善不良情绪。素食膳食对情绪的保护作用,主要表现在素食膳食显著降低抑郁情绪和减轻躯体症状。而无论是纯素食膳食还是蛋奶素膳食,与非素食膳食相比,都能降低抑郁程度,对情绪产生保护作用。但素食膳食可能导致认知功能受损。维生素B12可能会促进不良情绪和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。其确切关系需要进一步严格设计的干预研究或队列研究证实。 安瑞康佳特医食品连锁招商加盟正在火热进行中,详情欢迎电询:0535-2122722! |